颐和园仁寿殿和昆明湖之间的地带,是宫殿区和居住、游览区的交界。这里用土山带石的做法堆了一座假山。这座假山在分隔空间的同时结合了障景处理。在宏伟的仁寿殿后面,西安园林绿化把园路收缩得很窄,并采用“之”字线形穿山而形成谷道。
一出谷口则辽阔、疏朗、明亮的昆明湖突然展开在面前。这种“欲放先收”的造景手法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。此外,如拙政园枇杷园和远香堂、腰门一带的空间用假山结合云墙的方式划分空间,从枇杷园内通过园洞门北望雪香云蔚亭,又以山石作为前置夹景,也是成功的例子。
点缀、陪衬作用山石的这种作用在我国南、北方各地园林中均有所见,尤以江南私家园林运用最广泛。如苏州留园,其东部庭院的空间基本上是用山石和植物装点的,或以山石作花台,或以石峰凌空,或于粉墙前散置,或以竹、石结合作为廊间转折的小空间和窗外的对景。
例如庭院“揖峰轩”,在天井中部立石峰,天井周围的角落里布置自然多变的山石花台,点级和装饰了园景;就是小天井或一线夹巷,也布置以合宜体量的特置石峰。游人环游其中,一个石景往往可以作几条视线的对景。石景又以漏窗为框景,增添了画面层次和明暗的变化。
仅仅四五处山石小品布置,却由于西安园林绿化游览视线的变化而得到几十幅不同的画面效果。这种“步移景异”“小中见大”的手法主要是运用山石小品来完成的。除用作造景以外,山石还有一些实用方面的功能作用。